近日,榆阳区“非遗传承·青春同行”暑期实践活动在陕北民俗博物馆、中国算盘博物馆等场馆热闹开展,让传统非遗技艺与青春活力碰撞出别样火花,市民与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长和孩子共同体验非遗剪纸
记者在陕北民俗博物馆内看到,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非遗“传习者”,手把手地向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孩子们教授传统剪纸技艺。红纸在指尖翻飞,剪刀游走间,一幅幅寓意吉祥的剪纸作品逐渐成型。孩子们还将自己的剪纸作品制作成个性化冰箱贴,让这份传统技艺的成果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
“在学校放暑假的时候,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找到了‘创青春返家乡’网站。然后我通过网站报名了非遗文化实践活动。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让我们感受到榆阳区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学生志愿者韩瑄说。
市民体验漆扇手绘
在中国算盘博物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小市民朋友排起长队,等候制作心仪的非遗小物件。有的专注于制作非遗主题徽章,将传统元素佩戴在衣服上,成为行走的文化符号;有的则体验漆扇手绘,让传统漆艺在水墨间绽放古韵。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相继完成,大家对自己的成果赞不绝口。
“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贴纸,把它做成胸章,挂在身上,我感到开心极了。之后,我又做了冰箱贴、漆扇、剪纸等好玩的手工艺品,我感到非常高兴,收获满满。”小学生魏雅蓉说。
市民挑选喜欢的主题徽章进行制作
据了解,此次“非遗传承·青春同行”暑期实践活动由共青团榆阳区委、榆阳区纪博中心、春苗青少年服务中心联合打造。活动整合了剪纸、陕北民歌、泥塑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手工DIY项目,通过“政府-场馆-社会组织”三方联动模式,构建起一个沉浸式的非遗文化体验平台,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
记者:王欣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