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 正文

聚焦榆阳“丰”景 | 姬家坡村:梨果飘香粮药丰 多元产业助增收

来源:榆阳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14 16:03 浏览次数:

十月的榆阳大地,处处铺展着硕果累累的丰收图景。在上盐湾镇姬家坡村的田间地头,沉甸甸的香梨压弯枝头,金黄的谷穗随风摇曳,农户们穿梭其间,采摘、分拣、搬运的身影与欢声笑语交织,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清甜与丰收的喜悦,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丰收画卷。

田间艳红的高粱随风摇曳

记者走进上盐湾镇姬家坡村任子长家庭农场,一派繁忙的采摘景象映入眼帘。农场内30亩玉露香梨进入盛产期,枝头上的梨子个个套着果袋,像缀满枝头的“小灯笼”,轻轻摘下解开果袋,果皮光洁细腻、果肉饱满多汁。任子长正带着工人们穿梭在梨树林间,大家一手托住梨果,一手小心拉断果柄,将采摘好的梨子轻轻放入筐中,动作娴熟又细致,不一会儿便装满了好几筐,码放得整整齐齐等待运输。

任子长正在采摘玉露香梨

“2019年,我承包了村集体150亩土地,种植了西梅、蟠桃、梨等各种特色水果,同时,还带动周边60余户栽植山地苹果,为120余农户提供临时就业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今天采摘的玉露香梨亩产大概有 2000多斤,销售利润能达到12,000多元。”任子长家庭农场负责人任子长说。

除了丰产的玉露香梨,任子长的其他农产品同样长势喜人。150多亩山地苹果已进入挂果关键期,工人们正忙着为苹果“脱袋”——小心翼翼地扯掉套在果实外的双层果袋外层,让苹果充分接触阳光,积累糖分、沉淀色泽。700亩的高粱长势旺盛、穗粒饱满,1000多亩黄芩郁郁葱葱、叶片鲜嫩……这些产业不仅让农场实现多元增收,还复耕撂荒土地,真正做到了“增产、增收、增效”,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成片种植的山地苹果

“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在自家门口的农场就能干活挣钱!平时可以来打零工,给山地苹果浇水、拉枝、除草、套袋,一天下来能挣200元。这样既不耽误照料自家的农活,也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姬家坡村村民任海普说。

任子长正在介绍他栽植的山地苹果

工人们正忙着为苹果“脱袋”

“下一步,我们计划延伸中药材产业链,给农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他们将采收回来的中药材进行切片、分拣。当前山地苹果已经进入挂果期,冷库存储容量比较小,所以我准备再建设一座500吨的冷库,这样不仅能解决我自己山地苹果的储存问题,还可以解决周边群众的储存问题,让他们可以等到合适的价格后再进行销售。”任子长说。

任子长和村民仔细探讨黄芩长势情况

从传统旱作农业到多元现代产业,姬家坡村长期以玉米、洋芋等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有限。近年来,村里通过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集体带来约4万元稳定收入;同时创新发展山地苹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仅山地苹果一项,每年土地租金就达3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近10万元。如今的姬家坡村,已从过去的“靠天吃饭”,转变为“多元产业齐发力”,不仅让土地产出效益大幅提升,更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后,村上将进一步稳住农业种植基础,培育特色产业体系,发展药材加工产业,加大技术引进和宣传力度,采取线上加线下销售模式,拓宽销售链条,积极扶持药材种植项目,延伸360亩黄芩药材加工产业链条,增加药材附加值,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推动药材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同时,在农业种植的基础上谋划布局,以农业推动养殖业发展,养殖业反哺农业,形成种养殖一体化绿色发展。”上盐湾镇姬家坡村第一书记王榆明说。


记者:王欣 王宏进报道

网络编辑:榆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