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 正文

塞上珍馐 榆阳味道 | 鱼河镇西梅抢“鲜”上市

来源:榆阳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10 10:04 浏览次数:

金秋的脚步悄然临近,正是瓜果飘香、硕果盈枝的收获时节。眼下,鱼河镇的西梅迎来集中上市期,一串串饱满诱人的果实挂满枝头,为当地增添了丰收的喜悦。

工人采摘西梅

近日,榆阳区亚平家庭农场的西梅园里一片生机盎然。“蓝蜜”品种的西梅缀满枝头,紫中带蓝的果皮裹着饱满的果肉,轻轻一捏便透出清甜的果香。工人们正穿梭林间,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西梅,不到半小时,首批采摘的西梅就被集中运至分拣区,经过大小筛选、瑕疵剔除后,迅速装入包装盒,现场一派忙碌又喜庆的丰收景象。

西梅喜获丰收

“我们采用‘公司+农场+农户’的模式种植西梅已经15年了,目前规模达1500多亩。西梅的口感比较清甜、果肉细腻,现在刚上市除了周边客商上门收购,我们还通过线上直播销售,每天营业额达一万多,周末有七八万,而且线上销售不止在榆林周边,还销往北京、西安、兰州等地方。”榆阳区亚平家庭农场负责人李亚平说。

李亚平查看鸡心果长势情况

鸭梨长势喜人

金秋时节的丰收不止西梅。在亚平家庭农场,红彤彤的鸡心果压弯枝头,黄澄澄的鸭梨挂满树梢,与紫蓝色的西梅相映成趣。同时,农场依托多样的果蔬资源,打造区域品牌,创新构建起“林果+种养”的资源循环体系,让基地植被覆盖率从35%提升至70%,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农场现有种植基地2300亩,涵盖西梅、鸡心果、梨、桃等10余种果蔬,年产量约五六十万斤。同时,农场利用果园林下空间散养鹅和乌鸡,禽类粪便经发酵后成为果树的天然有机肥,既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又提升了果实品质。”榆阳区亚平家庭农场负责人李亚平说。

工作人员直播带货产品

从昔日的小果园到如今的多元化农业产业园,亚平家庭农场的蜕变,正是榆阳区大力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榆阳区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出台特色种植补贴、品牌培育扶持等政策,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一亩三分地”走出致富路。

工作人员将成熟的西梅打包装箱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品牌推广力度,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拓展团购渠道,让更多人知道咱鱼河的好果子,让‘鱼河西梅’走得远,更能立得住。同时,我们将继续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林下产业投资力度,扩大林下养殖规模,提升种养标准化水平,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榆阳区亚平家庭农场负责人李亚平说。


记者:王欣 刘亮亮报道

网络编辑:榆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