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阳区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与技术扶持,培育出一批扎根乡村的产业带头人。小壕兔乡刀兔村的纪春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现代化、生态化的生猪养殖理念,不仅将自家养殖场打造成当地标杆,更构建起“养殖促种植、种植反哺养殖”的循环产业链,成为周边乡村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标准化圈舍整齐排列
记者走进榆林市春华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区,一座座标准化圈舍沿地势整齐排列,通道干净整洁,几乎闻不到刺鼻异味。自动化喂料系统正有序运转,矗立在厂区的料塔宛如“粮仓”,通过密闭管道将饲料精准输送至每一排料槽,猪群按需进食,全程无需人工添料,大大提高了喂料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一旁的全自动供水系统定时定量供水,水流顺着管道直达饮水器,既保证了水质清洁,又避免了浪费,同时有效减少了人工接触带来的疫病风险,为生猪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产区内干净的圈舍
圈舍里生猪长势喜人
“我是2000年开始养猪,之前在居民生活区养猪,给周围的村民也带来了很多不便。2004年我搬迁到新地方,现在整个场区分为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采用了自动化模式 ,拥有全漏粪板、温控系统,品种分别有大白、长白、杜洛克,生猪存栏1600余头,母猪存栏160余头。”榆林市春华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纪春华说。
如今,春华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在前期喂养实现机械化精准投喂,后期粪污处理更完成“脱胎换骨”的升级,全漏粪板的设计让猪群粪便通过漏粪板直接落入下方收集区,再由自动刮板输送至处理中心,经过干湿分离、堆粪发酵处理后,粪便被当成有机肥料用于周边农田,种植出的玉米、苜蓿又作为优质饲料反哺猪场,形成了“养殖—粪污—种植—饲料”的闭环循环,不仅解决了养殖粪污污染问题,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纪春华正在介绍他的粪污处理设备
“我们自筹了一部分资金,政府奖补一部分资金,购置了一些先进设备,猪舍通过自动排污到化粪池,经过储存、干湿分离,将稠的粪便堆积发酵,稀的粪便直接倒入清水池,大大改善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周边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纪春华说。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随着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周边农户看到养猪能致富,纷纷想加入,但不少人缺乏技术、不懂管理,常常碰壁。纪春华便免费为乡亲们提供技术培训,从仔猪选育、科学配料,到疫病防治、圈舍消毒,他把自己多年摸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在他的带动下,小壕兔乡及周边乡镇207户农户纷纷走上了科学养殖路,曾经的“零散养殖”变成了“抱团致富”。生猪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纪春华查看生猪饲料成分
“我村主导产业以种养殖为主,全村生猪存栏2200多头,现有三个养殖大户,其中春华养殖占全村养殖数量70%左右。纪春华的养殖场不仅为村里的养猪产业主体提供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病害防疫技术及市场价格信息分析等全方位服务,其先进的粪污处理设备也改善了周边的环境,粪便免费提供给农户作为农家肥使用,实现了农业增效与生态双赢。”小壕兔乡刀兔村党支部副书记蒋召唐说。
纪春华查看生猪生长记录情况
“下一步,我准备加大养殖规模,计划引进80头母猪,为周边居民大约提供2000余头仔猪,再引进2头公猪,预计年提供优质精液3000头份。在技术方面,特别是猪的人工授精,我会再多跟畜牧专家学习请教,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实地观摩等方式,把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再提高一下,让我们的猪长得更快、肉质更好。同时,我自己也要多学习、多培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真正变成自己的本事。这样一来,乡亲们有什么问题,我都能给他们讲得明明白白,大家抱团把生猪产业做大做强。”纪春华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王欣 王宏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