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鱼河镇李家沟村的杏果迎来了成熟季。漫步七十亩杏林间,缀满枝头的杏子在明媚的阳光中泛着金红色,空气中浮动着清甜的果香。种植户李亚平穿梭在果树间,正忙着采摘成熟的红梅杏,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另一边果园的工人则有条不紊打包装箱,完成纷至沓来的订单。
李亚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一共种植了70亩杏树,有9个品种的杏,目前已经大量上市,预计产量达3万斤,一部分通过游客采摘,另一部分销往市场,预计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榆阳区吖吖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亚平说。
杏子挂满枝头
榆阳区坐拥年均2800小时充沛日照与14℃昼夜温差的黄金气候,为杏果糖分凝聚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然而早春频发的倒春寒,曾让枝头娇嫩的花苞在低温中折损近半。面对这一困境,李亚平在果园创新推行西梅嫁接杏树技术,精选花期较杏树迟20天的西梅品种,使盛花期巧妙避开三月寒潮。2025年春遭遇倒春寒时,传统杏园坐果率不足六成,而嫁接试验区则实现了85%稳产,林间摇曳的果实,生动诠释了“以时间换安全”的农艺哲学。
泛着金红色的红梅杏
“鱼河镇李家沟村的红梅杏用大扁杏作为砧木嫁接,可以具备抗寒抗旱抗病虫的能力,而且管理粗放。每年六月份红梅杏成熟,九月西梅成熟,经济效益非常好。”鱼河镇李家沟村第一书记张小飞说。
在李亚平的果园里,2100亩西梅、李子、桃、梨等果树层叠绵延,青果缀枝,静待轮番成熟。林荫之下,白鹅悠然踱步,鸡群自在觅食,红头雁在树下乘凉,羽翼轻扇间搅动草木清气,为果园平添生机。树上结果、林间养禽、禽粪肥田……这幅黄土高原上的立体种养生态画卷正结出产业振兴的香甜硕果。
“杏子下架后,我们的李子、桃、鸡心果、西梅将陆续上市。从每年农历四月份开始,一直可以采摘到农历九月份,今年各类林果总产量预计能达到三十万斤左右。在树下养殖的乌鸡、珍珠鸡、红头雁和鹅等家禽,可以起到除草、施肥的作用,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李亚平介绍。
记者:贾赟 实习记者:罗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