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振兴 / 正文

榆见2023 | 塞上大地绘新景 乡村振兴阔步行

来源:榆林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1-19 11:14 浏览次数:

榆阳区古塔镇的温室大棚内,鲜红饱满的草莓散发着诱人香气,前来采摘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绥德县薛家河镇村集体经济订单收益集中发放大会上,高粱种植户们手捧沉甸甸的收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子洲县后湾村的宜居示范农房里,喜迁新居的村民沐浴在暖阳之下,对新一年的美好生活满怀憧憬......

2022年9月,拍摄于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下,黄土高原上曾经破旧不堪的村落,如今家家小别墅,门前山清水秀,这是属于我们的美丽家园。通讯员朱江 摄

隆冬时节,万物收藏,但塞上大地依旧处处生机涌动,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

田园焕新篇。记者延杨红 摄

2023年,榆林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全力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奏响全面乡村振兴的激昂旋律。

培育特色就业 激发动力促增收

连日来,在吴堡县辛家沟镇李家河村、寇家塬镇东庄村等地,林业技术人员以进村入户的形式,现场指导种植户开展吴堡青梨冬季管护作业,为新一年果业丰产、群众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吴堡县依托“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聚力发展壮大优势特色青梨产业,有效带动广大国能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该县青梨栽植总规模达到1万亩,其中2023年挂果面积超1000亩、产量400余吨、产值560万元,盛果期青梨亩均收益达3万多元。

无定河湿地。通讯员 贺宁波 摄

聚焦大力培育全市特色主导产业目标,2023年,榆林加快实施4个百亿级、5个十亿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工程,将35万农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条上,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同时,进一步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1345个,全市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587元,同比增长15.4%。

王圪堵水库移民安置区田园风光(2023年8月27日 摄 无人机照片)。通讯员何青 摄

就业帮扶方面,榆林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持续强化有组织劳务输出,支持就业帮扶基地(社区工厂)吸纳脱贫劳动力。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益岗位累计安置就业20132人,77个社区工厂吸纳脱贫劳动力876人,53家就业帮扶基地吸纳劳动力20441人,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4.15万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升。

锚定和美目标凝聚合力谋振兴

“修学校修幼儿园,再修一个幸福院。商贸街、电影院,南山又把光伏建。村容村貌有改变,我们来把幸福见。”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村民自编的顺口溜,生动道出了这座陕北小山村的“新模样”。

2023年10月21日,拍摄于榆林市绥德县四十里铺镇大山里,通达的乡村水泥路与夕阳下的杏林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通讯员宋成 摄

由村卫生室升级改造而成的郝家桥健康小屋崭新亮相,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做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去年夏天投入运营的乡村电影院迎来了一批又一批观众,村饲料厂和商业街也正在建设完善当中——变化有目共睹,幸福触手可及,桩桩件件喜事实事,为郝家桥人的生活擦亮了“幸福底色”。

水稻大丰收。通讯员 张兴华摄

2023年,榆林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启动编制662个村庄规划,积极有序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行政村“应编尽编”。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升级改造560公里农村破损公路,硬化1149公里自然村道路,新建改建3.4万座卫生厕所,治理95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建设53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2023年拍摄于米脂高西沟村,高西沟村先后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通讯员 马军 摄

同时,榆林还全力打好巩固提升“组合拳”,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对累计纳入的830户2444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风险消除759户2034人;资助脱贫家庭学生32979名,全市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合参保实现全覆盖,大病集中救治率、重点慢病患者签约服务率均达100%。

2023年8月2日拍摄于子洲县何家集乡眠虎沟村。通讯员栾武生 摄

如今,村美、民富、业兴的愿景正在塞上大地开花结果。新的一年,勤劳进取的榆林儿女将满怀信心,昂首阔步走向全面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记者 闫景 见习记者 周海月

网络编辑:榆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