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榆阳大地,硕果累累,粮丰农忙,处处都是“沉甸甸”的丰收喜悦。寒露时节,秋高气爽,记者在红石桥乡看到,勤劳的农民在色彩斑斓的田野里奔波忙碌,大型机械在田地里不停穿梭,一幅粮仓满、百姓富、乡村美的瑰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金秋至,小米香,在红石桥乡西左界村,近千亩小米进入成熟收获期。沉甸甸的谷穗在山坡上随风摇摆,掀起阵阵金色的谷浪。收割机在田间轰鸣着来回穿梭,收获的米粒倾泻而下,顷刻间将路边“整装待发”的农用车装得满满当当。榆阳区众城田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与榆林市农科院合作,开展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机械化精量播种、精准施肥施药、机械化减损联合收获、有机旱作栽培模式等方面的科研攻关与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今年我在西左界村种植了1600亩谷子,从最初500斤产量增加到现在的1000斤以上,每亩纯收入基本能达到3000块钱左右。从种到收全程实现了机械化,大型机械一天可以收五六百亩,打药用无人机,追肥和浇水也都是机械化、自动化。”榆阳区众城田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生瑜说。
在一片金色“丰”景中,房梁村却萌发了大片“新绿”,从空中俯瞰,一片片绿油油的冬小麦,仿佛给田野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处处孕育着希望的色彩。随着土豆、红薯、紫薯的丰收,红石桥乡积极探索薯麦轮作的种植模式,利用马铃薯、红薯地块秋收冬闲期间倒茬种植冬小麦,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沙化现象。
“通过薯麦轮作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我们这块地今年种的土豆,八月份收获以后种植了冬小麦,到明年4月份把冬小麦压在地里面当有机肥使用,这对土豆轮作有非常好的作用。还有,冬小麦可以防风固沙,在环境治理上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榆阳区林禾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生林说。
今年以来,红石桥乡紧扣全年目标任务,以“提农质、增林效、调结构、保民生”为目标,构建起大漠蔬菜、特色瓜果、玉米制种、肉牛养殖“四个万”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通过转变传统产业粗放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围绕全区“4+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重点发展大漠果蔬、特色养殖等主导产业,通过打响叫亮香瓜、西瓜、葡萄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注入了“强心剂”。
“我乡今年累计种植玉米6万余亩,马铃薯、山药、红薯、菊芋2.4万亩,沙地西瓜突破3500亩,鲜食葡萄1000余亩,全乡农作物长势良好,群众喜获丰收。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奋力推动全乡农业产业争先进位。”红石桥乡副乡长强浩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