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打造‘千万工程’榆林样板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采访活动启动。19家主流媒体赴榆林进行实地考察,探访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古塔新村成为“样板村”的生动实践。
古塔新村由周边多个村子合并而来,曾经人居环境问题频出。
“以前,这里房屋老旧,卫生条件落后,雨水和生活污水在街道上横流,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古塔新村党支部书记许治平说。
2017年,古塔新村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对村庄的选址、布局、产业发展等进行了统一设计和规划。村民集体告别“老破小”的旧居,搬进了“高大上”的新家。
村里虽然有了新变化,但许治平认识到,搬迁安置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绿水青山才是群众赖以生存的“金饭碗”。
“当时,正是榆阳区治理村容村貌的关键时期。我们以打造现代园林式新农居为目标,通过复垦复绿、改造村容村貌、发展农家乐等举措,力争让村庄变得水清草绿。”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付继平说。
为持续改善村里的环境,古塔新村引进雨污水循环利用技术,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利用废水处理系统将生活废水初步净化,并将处理过的水储存在庭院地下的蓄水井里备用。
古塔新村还鼓励村民利用院内的土地种植黄瓜、茄子等蔬菜,并把蔬菜卖给来村里的游客。“这是我们大力发展的庭院经济。”付继平说。
经过多方努力,2023年,古塔新村村集体收入达1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
庭院经济让原本的“闲置土地”变为如今的“致富宝地”,也让古塔新村成了“样板村”。
在榆林,还有很多像古塔新村这样的村庄。它们经过改造,成为“样板村”“模范村”。
今年,榆林市聚焦以“三线两河”(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道等主要公路沿线,沿黄流域、无定河流域)周边村庄为重点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总体布局,围绕百村示范“五好”、千村提升“五优化”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西部白于山区、北部风沙滩区、东部沿黄土石山区、南部丘陵沟壑区等不同地形地貌及地域文化特色,统筹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形成了科学合理、群众参与、适用实用的“一村一方案”。
“榆林市自2023年启动示范村创建工程以来,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已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美丽宜居乡村5个,累计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00个,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67个,为‘千万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玉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