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媒看榆阳 / 正文
我市积极探索发展庭院经济——

绿了庭院美了家园富了口袋

来源:榆林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17 15:26 浏览次数:

小庭院蕴藏着乡村振兴大潜力。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发展庭院经济,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为村民开拓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小小庭院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一幅“绿了庭院、美了乡村、富了口袋、旺了生活”的庭院经济发展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截至目前,已发展庭院经济项目62个,受益群众达4686户,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累计建成省级100个、市级188个、县级427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发展庭院经济

打造振兴引擎

秋收时节,走进榆阳区岔河则乡白河庙村,村民在门前小花园亭子纳凉闲谈,小果园里果满枝头,小拱棚里蔬菜丰收在即。这样的小拱棚,白河庙村今年建了57个。

近年来,岔河则乡把伙场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规划三条伙场经济带,以线带面,形成“一乡三带多业态”的伙场经济产业体系,探索实践出“整伙场、改圈舍、建园子、兴产业、美环境、促振兴”的伙场经济发展思路。下一步,还将探索开展直播带货等网络营销方式,拓宽伙场产品销售渠道,为村民开拓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在榆林很多乡村,曾经的“方寸之地”都变成“创收之园”。金秋时节,吴堡县辛家沟镇深砭墕村村民霍保国家的果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香甜诱人的青梨装点着乡村的秋色。霍保国精心打理着自家的果园和菜园,他合理规划利用院落周边空地种植各类果蔬,不仅满足了日常食用,还增加了不少收入。

深砭墕村在打造优美农居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家家户户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一隅之地,先后硬化集雨场8100平方米,建集雨窖117口、菜园10亩,充分发挥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在房前屋后分散土地发展青梨、山地苹果等庭院经济林400多亩,栽植常绿树5000多株,成功将村庄打造成集民宿、民俗、田园、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生态旅游示范村。

这些都是我市发展庭院经济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榆林市南北县市区因地制宜,积极推动庭院经济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特色庭院经济,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整治村容村貌

推进绿化美化

同时,全面整治村容村貌,以“清洁乡村、净美家园”为主题,以“扫干净、摆整齐”为基本目标,有序开展“净美庭院、净美村庄、净美乡村”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红黑榜、“五美庭院”“拴正人家”评选、道德积分兑换等活动,教育引导群众改变生活习惯,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增强净化美化庭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乡村庭院绿化美化行动,充分利用村前村后、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做到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应美尽美。

庭院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乡村美、庭院富”。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科科长李高名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全力推动农村村容村貌提档升级,引导农民整合发展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设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让村庄更美、产业更旺、村民更富。


网络编辑:榆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