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陕北榆林过大年“非遗国潮荟暨红人好市”于2月1日在榆林古城世纪广场开市,连日来,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非遗+国潮”的文化盛宴。
活动聚集“享年味、观非遗、做文创、聚潮人、亲子乐”五大特色,设立了剪纸、木雕、泥塑等12个非遗展位。记者在现场看到,往来游客自由穿梭于各类非遗展位之间,与手工艺人近距离接触,面对面欣赏非遗之美。
“这次非遗国潮荟,我们参展带来的产品就是当地的枣木雕刻的‘红枣文化’。首先,红枣文化代表吉祥喜庆繁荣,让红枣寄予人们‘枣’生富贵、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非遗国朝荟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枣木文化、枣木雕的技艺,让人们喜欢上枣木雕文化,并且参与到枣木雕的技艺当中,把枣红雕刻技艺传承下去。”枣木雕刻砖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彦飞说。
除了丰富的非遗元素,现场还展销富有榆林元素的文创产品和农特产品。同时,年轻人喜欢的NPC表演、祈福盲盒、网红打卡、旅拍等互动项目也精彩纷呈,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完美融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
“在今天的展会上,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以纸雕类为主的一些文创产品。”正说着,榆林榆塞长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白慧拿起一款纸雕日历展示起来,“我们将榆林的一些古城文化元素融入到了这款日历中,每撕一页就会出现一个地标性建筑和非遗元素,如南塔北台、六楼骑街等,非常受游客的喜欢。”
“我公司主要负责碘盐质量安全和惠民工程的检验发放。今年,我们特意研发了一款蛇年的彩绘吉祥物,通过特有的工艺把盐雕彩绘艺术制作成富有文化内涵的精美产品,希望能得到广大的市民和游客的喜欢。”榆林市盐业公司检测主任张慧介绍。
本次“非遗国潮荟”活动于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五在世纪广场连续举办,每天11时至17时开市。作为2025“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活动与全国秧歌展演、新春灯会、戏曲展演等众多民俗活动一起,为广大市民游客精心烹制了一道道“文化大餐”,让人们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感受陕北独特的年俗文化和非遗魅力。
记者:吴彩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