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各种各样的绘画作品,如油画、水粉、国画等等,但以棉花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彩棉堆画却非常少见,加之制作彩棉堆画的手艺人比较稀缺,使得这一艺术形式格外珍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彩棉堆画手艺人牛国祥,看他如何在一团棉花中演绎自己的艺术人生。
11月11日上午,记者在榆林大街榆阳区文化馆见到了牛国祥,他正利用周末的清闲时光,和孙女一起制作彩棉堆画。一团棉花、一把镊子、一张画板,爷孙俩用这些简单的工具和材料,竟然制作成一幅活灵活现的彩棉堆画。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后来看爷爷用彩棉堆画,我觉得非常有趣。今天我和爷爷一起制作的是两只小猫,毛茸茸的非常可爱,也特别逼真。”牛国祥的孙女牛艺轩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
今年71岁的牛国祥是榆阳区彩棉堆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牛国祥的父亲牛俊才,是榆林彩棉堆画的创始人。1980年,全国工艺美术展在天津市举办,牛俊才的彩棉堆画《上山虎》被选送入展,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赞誉。牛俊才还举办过“青年美术学习班”,向青年人口传心授彩棉堆画的制作技艺。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牛国祥对彩棉堆画有着浓厚的兴趣。2013年,退休在家的牛国祥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便把这项手艺重新拾了起来,从选料、染棉花、染布料等基本功开始,凭着记忆一步步传承父亲的手艺。
棉花的薄厚、粗细、形状以及颜色等,都会影响作品的效果,加上构图、配色等专业知识的缺乏,没有任何绘画功底的牛国祥刚开始制作彩棉堆画并不顺手,“起初我把作品拿给别人看,人家说猫不像猫虎不像虎,而且榆林气候比较干燥,棉花堆起来会膨胀,太薄了没有立体感,太厚了又会显得臃肿,所以在开始作画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牛国祥说。
没有绘画功底,就通过网络学习,拜专业人士为师。彩棉堆画制作完成后,再请专业老师点评,然后继续修改。其中一幅作品,牛国祥先后反复修改了6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就这样,牛国祥凭着一股钻研劲儿,反复请教,不断修改,终于让这项手艺重放异彩。其中最让他满意的是《上山虎》系列彩棉堆画,仿佛一只栩栩如生的猛虎雄踞于山峰之上。
“《上山虎》的关键是要把老虎威猛的神态表现出来,这个还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有时一个眼神、一根胡须都要琢磨好久。”牛国祥说。
如今,牛国祥可以熟练地制作十二生肖动物画、人物肖像画以及各种花草画。他的彩棉堆画也陆续开始在全国各地展出,受到人们的追捧。一团团棉花经过他的手,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要经常走进各中小学校进行授课,让孩子们了解彩棉堆画、喜欢彩棉堆画、学习彩棉堆画,我不能让这门手艺在我这辈中断了。”牛国祥说。
来源:榆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