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文明 / 正文

新明楼街道:“154”工作法巧解民忧 让“要无诉”成现实

来源:榆阳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18 10:25 浏览次数:

作为榆林古城核心区,新明楼街道曾面临空间挤压、人口复杂、矛盾易发的治理难题。而如今,随着“154”工作法的深入推行,这三个数字成了居民口中的“安心密码”——因榆林方言“四”“事”同音,“154”便是“要无诉”。通过这一创新治理模式,街道矛盾纠纷化解率大幅提升,更催生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定慧寺社区这样的治理样板,让“要无诉”从愿景逐步变为现实,这正是街道破解古城困局的生动实践。

定慧寺社区开展婆媳互夸活动

新明楼街道立足实际,将“154”工作法精准嵌入治理全链条,通过“党建领航、五环疏堵、四治强基”的治理路径,不仅实现了从矛盾多发到有序化解的转变,更让古城治理焕发新生,为“五有共享”新榆阳写下了生动注脚。

“‘154’的核心是‘1’,就是党建引领。街道党工委统揽全局,社区党组织冲锋在前,有效整合居委会、专业调解力量、‘双报到’单位及公检法司资源,拧成一股绳,构建起多元共治格局,让治理有方向、有力量、有根基。”新明楼街道办事处主任王瑶说。

“发现——研判——管理——化解——回访”,五步闭环流程是“154”的关键。从“五级五长”日常排查到多元渠道收集线索,从四色预警精准分级到特色团队对症调解,再到跟踪回访防反弹,这套机制让矛盾化解像齿轮般精准运转。其中,蓝色预警矛盾由“五级五长”现场处置;橙色预警等占比较多的二类矛盾,由“老兵说事”“半边天议事”等品牌调解队伍针对性化解;若多次调解未果,则联动公检法司等专业力量介入。

“今年我们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0余起。靠的就是这套‘组合拳’。其中,‘老兵说事’调解团队专攻疑难复杂纠纷,‘半边天议事’团队侧重家庭邻里等柔性调解,分级处置机制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就地化解’。”新明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曹瑜说。

社区工作人员化解邻里纠纷

“以前邻里有啥小摩擦,真不知道找谁说理去,憋着难受,弄不好就吵起来。现在有啥问题,跟‘五级五长’一说,准有人管,有人来调解。像前阵子我们这条巷的下水道堵了,闹得挺不愉快,就是‘五级五长’发现后,很快找人来修好,还让几户邻居坐一块儿把话说开了,解决得又快又好。现在住着,心里踏实多了,矛盾少了,环境也变好了,这‘要无诉’,真不是空话。”新明楼街道定慧寺社区居民秦桂兰说。

法治固本、德治润心、平安守护、服务暖心,四项支撑筑牢治理根基。街道打造法治长廊、法治小区、法治广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开展普法“四进”及青少年校外普法小讲堂;组织“身边好人”“婆媳互夸”“栓正人家”等评选活动;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体系;推进巷道硬化、院落微治理、老旧小区改造,聚焦“一老一小”服务,用实打实的举措让古城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从矛盾多发到和谐有序,“154”工作法让古城治理焕发新生。定慧寺社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正是对这一治理模式的肯定。如今的新明楼街道,正以“要无诉”的初心,在老城善治的路上稳步前行,为“五有共享”新榆阳写下生动注脚。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区委‘五级共建、五治共融、五有共享’部署,持续深化推动,努力打造矛盾调解品牌,进一步拓展多元联动,为建设平安榆阳贡献新明楼力量。”王瑶说。


记者:王丹丹 叶芮卓报道

网络编辑:榆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