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文明 / 正文

锦绣中国年 | 非遗闹新春 古城年味浓

来源:榆阳宣传 发布时间:2024-02-23 12:25 浏览次数:

非遗秧歌闹新春,欢天喜地庆龙年。在榆林古城,一场精彩的秧歌展演,汇聚了全国13支外省秧歌队和22支省内秧歌队,演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质朴的民俗风情。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榆林古城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榆阳区秧歌队以榆阳区文工团秧歌队为班底,融合镇川缠腰鼓子、芹河保宁堡老秧歌、长城路街道高跷、北部乡镇舞狮、煤海艺术团,共4大板块组成一个完整的方阵,包括省级非遗老秧歌、高跷、缠腰鼓子、抽场子等6种表演形式,充分展现出榆阳非遗特色,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秧歌观赏体验。赶毛驴、踩高跷、坐花轿……米脂秧歌队以舞蹈的形式舞出了黄土地上的粗犷温柔、奔放绵长,体现了陕北传统秧歌的大气、热情,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喜庆祥和的文化盛宴。

“米脂秧歌的风格比较多元化,由米脂花轿、高跷、舞龙舞狮等组成。通过这次全国秧歌展演平台,我们吸取了其它秧歌队的长处,学习借鉴各省秧歌队的丰富经验,今后,我们将会更好地深入基层,扎根在群众当中,挖掘出我们陕北最宝贵、最优秀、最纯正的陕北秧歌,使它发扬光大。”米脂县秧歌队导演燕小军说。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2006年5月20日,陕北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秧歌表演年味十足,尤其是米脂秧歌队,无论是他们的踩高跷还是花轿表演,都是非常精彩的。”市民刘晓刚说。

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黑龙江满族花棍秧歌舞队48名队员穿着艳丽的服装边走场边耍棍,传承了三百年的民间舞蹈艺术,各种花样套路,各式舞姿技巧,如行云流水,舒展大方,最具黑土文化特征。还有民族特色的乌拉满族秧歌,以表现满族习俗的“吉祥步”动作贯穿舞蹈始终,女子表演舞步轻盈婀娜,男子则集“扭、逗、浪、欢”为一体,充分表现出满族狩猎和尚武的风貌特色,在2021年被列入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我是从9岁开始学习满族花棍秧歌舞,满族秧歌花棍舞一共有七个动作分别有踢、磕、拍、打、甩等,形式主要展现了满族先民的勇敢精神和生活情况。这次来到榆林市,我感受到了榆林人民的热情。作为满族花棍秧歌舞的第三代传承人,我呼吁年轻人们了解民族历史,一定不能丢失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发扬光大。”黑龙江省满族花棍秧歌舞第三代传承人刘雪枫说。

据了解,榆阳区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为榆阳区古朴厚重的文化底蕴注入了多彩的艺术魅力。近年来,榆阳区通过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力度,加快文旅融合和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古城文化内涵,培育发展民俗体验、美食品鉴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持续擦亮“大美榆阳·陕北之窗”的文化旅游名片。

记者:王欣 田苗报道

网络编辑:榆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