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建设 / 正文

榆阳区“塑形壮骨铸魂”三位一体构筑基层社会治理“榆阳样板”

来源:榆阳政法 发布时间:2023-11-23 08:29 浏览次数:

近日,中央政法委发布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名单,榆林榜上有名,再添“国字号”荣誉。榆阳区作为全市“首善之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护航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梯度实施,以首位标准强基“塑形”、蓄力“壮骨”、培元“铸魂”三位一体打造符合时代特征、满足群众需求、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榆阳样板”,为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贡献了榆阳力量,提供了榆阳经验。


以体系构建强基“塑形”,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榆阳路径”


基层治理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压舱石。三年多来,榆阳区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从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破题,以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示范样板典型为目标,以系统思维、集成方式整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为理念,在统筹“六大集成创新”推进思路的基础上,全域梯次实施“七联七制”“双十二举措”“三同步三融合”共同体建设三条治理举措,创新形成基层社会治理“1163”框架体系,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乡村治理、以乡为主”“社区治理、以街为主”“部门治理、联动发力”的责任体系,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顺利通过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中期评估,高质量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验收,整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夯实平安榆阳法治榆阳建设根基。


以增效提质蓄力“壮骨”,汇聚基层社会治理“榆阳力量”


榆阳区立足实际,聚焦建强队伍、完善体系、打造阵地,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


建强三支队伍,提升治理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水平,以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着力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全区31乡镇街道办事处政法委员,在各乡镇、街道和产业园区全面推开“五级五长、六员服务”+全科网格融合治理机制,吸纳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组织、律师学者、村居乡贤等多元力量,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政策宣传、民意反馈、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文明创建、服务群众等“六员”服务,构建起优势互补、专群结合、衔接顺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二是持续推进政法队伍专业化建设。按照工作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开展法官、检察官、警察、基层政法委员同堂培训,从政法系统选派政法干警到全区65所城乡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有序推进派出所所长进乡镇街道班子、社区民警进村(社区)“两委”班子,积极构建一体履职、同步提升的融合模式,以政法队伍现代化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三是不断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创新推出“三见警+驼城义警”机制,吸收“五级五长”、社区网格员、环卫工人、保安队伍等共计7000余人组成“驼城义警”群防群治力量,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治安巡逻防控、安全隐患排查、社区安全防范、矛盾纠纷调处、重点人员管控、法制教育宣传”等六项社会治理重点工作,形成群防群治力量榆阳品牌。


建全三个体系,织密基层治理网络。一是建立“1+5+N”的诉源治理工作体系。聚焦“综治中心”+“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及信访”+“N个行业部门”,确立21项诉源治理任务,夯实主体责任,全面形成矛盾纠纷“发现—研判—流转—处置—反馈”工作闭环,最大限度将各类矛盾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二是健全全域覆盖的多元解纷体系。在区级层面以区综治中心为载体,整合政法以及相关行业相关部门资源进驻,首创推开矛盾纠纷化解“256”工作机制,率先组建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挂牌成立诉源治理工作站、银行行业纠纷调解室、保险行业纠纷调解室。广泛总结经验,全区推广“栓正驿站”“伙场议事厅”“万善桥评理堂”等典型经验做法,推行“听民说事、请民议事、为民办事”工作法,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统筹、全链条解决”。在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层面,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政法干警、调解组织下社区(村组)、进网格,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依法保障群众权益,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区成立人民调解组织470个、个人调解工作室36个、律师调解室2个、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6个,选聘人民调解员1508名,全区31个乡镇、街道和408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三是建立争创平安的督考体系。把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纳入平安建设常态化考核范畴,与深化“三个年”活动结合起来,制定平安建设重点指标清单,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同步考核。聚焦十大行业系统,压茬推动平安单位示范创建,不断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创建工作,以各单位、各行业的“小平安”汇聚全区的“大平安”,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榆阳打牢更加坚实基础。


打造三个阵地,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一是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整合政法单位以及行业部门、群团组织等社会力量入驻综治中心,确保多元发力及时调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运用、一体化运行的工作机制,做到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相互协同、实用实效。二是高标准推进便民服务驿站建设。聚焦服务民生短板,区委、区政府将便民服务驿站建设列入全区民生十件实事,在已建成53个城乡便民服务驿站基础上,按照驿站智能化、标识统一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多样化、队伍专业化的“五化”标准,新建城区便民服务驿站30个、提升改造11个,探索建立城乡间联络服务驿站试点1个,全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的惠民样板工程。三是高标准推进智慧支撑体系建设。围绕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重点工作,推动综治视联网全覆盖,补盲扩面“雪亮工程”点位,统筹整合乡镇街道基层党建、综治中心、便民服务微信小程序等现有平台数据信息,创新建立平安榆阳“七图一单”综治信息调度智慧平台,形成“多网融合、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的数字治理服务系统,助力平安榆阳建设提质增效,全区治安满意率、平安建设满意度连年攀升。


以实践创新培元“铸魂”,培树基层社会治理“榆阳品牌”


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应用信息化手段打破区域、部门、行政级别等藩篱,整合基层社会治理各方力量,统筹推进乡村治理“数字乡村+一乡镇一品牌”、社区治理“多元共治+一社区一特色”、行业治理“协同联动+一部门一典型”建设,打出了一套抓党建、强基础、优治理、惠民生的“组合拳”,形成了一条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涌现出新明楼街道的“五街同创”、崇文路街道的“1234”、大河塔镇的“拴正人家”、马合镇的“数字乡村”以及金阳社区的“红色物业”、普惠泉社区的“七普惠”、榆康社区的“智慧养老”等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品牌,凝聚起了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区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效能持续增强、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榆阳区连续三年分别荣膺社会治理“典范区”“创新区”“优秀区”,《榆阳区多元调解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基层社会治理集成创新的“榆阳模式”》《榆阳区“三同步、三融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等案例被中省媒体作为典型宣传推广。

网络编辑:榆阳区融媒体中心